还有动态增益调节,我说话有时候轻有时候重,它会自动调整收音灵敏度——比如我在走廊里打电话,声音小,它能“放大”我的声音;我激动起来嗓门大,它又能“压低”,不会爆音。这个功能我一开始没注意到,直到有次录语音备忘录,发现不管我怎么说,转出来的文字都很清楚,才知道它在“默默发力”。
最让我惊艳的是DeepSeek-R1技术,上次去车间调研,机器声轰隆隆的,我用听脑AI录工人讲解,居然还能保持98%以上的准确率!之前用的工具在这种环境下,转出来的文字全是乱码,得反复听录音核对,现在完全不用了。
使用方法:从“新手”到“熟练”就这几步
其实它的界面特别简洁,上手很快,我分几个常用功能跟你说:
1. 实时录音转文字(最基础但最常用)
打开APP,点底部“录音”按钮,选“实时转文字”,直接说话就行——屏幕上会同步出文字,甚至能自动区分发言人(比如两个人对话,会显示“发言人1:xxx”“发言人2:xxx”)。我一般开会前会提前打开,把手机放在桌子中间,这样每个人的声音都能收清楚。
2. 智能会议纪要(省时间的“神器”)
录完音后,点“生成纪要”,它会自动把口语化内容改成书面语,还会结构化分类。比如上次会议,它把“咱们得把这个项目的 deadlines 定下来”改成“需明确项目关键时间节点”,然后分“会议主题”“参会人员”“讨论内容”“待办事项”几个板块。待办事项里还会自动标负责人(比如“张三负责制定时间节点表”),你可以再编辑一下,导出成PDF发给团队,比自己整理快10倍。
3. 多语言/方言处理(解决沟通障碍)
打开“设置”→“语言偏好”,添加你常用的语言(比如中英互译)或方言(比如湖南话)。录音时,点顶部“语言”按钮,选对应的选项就行——比如跟国外客户开会,选“中英互译”,就能实时把你的中文转成英文,客户的英文也能转成中文,准确率很高。方言的话,我用湖南话跟妈妈打电话,转出来的文字跟我说的一模一样,连“嬲塞”都没漏。
4. AI问答与创作(帮你“深度加工”内容)
这个功能我最近才get到,太好用了!比如录了客户的语音,想知道他的需求,直接点“AI助手”,输入“这段语音里客户提到了哪些需求?”,它会自动提取出来(比如“1. 希望缩短项目周期;2. 要求增加测试环节”)。生成PPT大纲更方便——把转好的会议纪要粘贴进去,点“创作”→“PPT大纲”,它会自动生成“一、项目背景;二、当前进度;三、下一步计划”这样的结构,你再调整一下,半小时就能做完PPT。
效果展示:我用它解决了哪些“真实问题”?
案例1:团队战略会议
上次开了2小时的战略会,我用听脑AI全程录音,实时转文字没有延迟,发言人区分准确。事后生成的纪要里,讨论内容分了5个板块,待办事项列了8条,每条都有负责人和时间。老板看完说“不用再开复盘会了”,省了我们半天时间。
案例2:线上课程学习
我最近在学一门营销课,用听脑AI录讲师的课,转出来的文字很准确。我把文字导出成文档,用批注标重点(比如“用户分层的3个维度”),复习的时候一眼就能看到,比自己记的笔记全多了。
案例3:跟客户沟通
上次跟广东客户打电话,用了粤语识别,转出来的文字很准确,我把文字整理成邮件发给客户,客户回复说“你居然能听懂我的粤语,太贴心了”,好感度直接拉满。
我的“独家使用技巧”:让它更符合你的习惯
1. 实时批注用颜色区分:开会时,听到重要的点,用红色标“重点”,蓝色标“待办”,绿色标“疑问”,事后看的时候一目了然,不用再翻录音找。
2. 嘈杂环境用耳机:比如在咖啡馆、车间,用耳机的麦克风收声,结合双麦克风阵列降噪,效果比手机麦克风好很多。
3. 给AI加“具体要求”:生成PPT大纲时,别只粘贴文字,加一句“要包含Q2的业绩数据”,这样大纲会更精准(比如会有“二、Q2业绩数据与分析”这个板块)。
4. 离线模式应急:没网的时候,提前下载好方言包或常用语言包,用离线模式也能录音转文字,虽然不如在线准确,但应急完全够了。
最后想说:它不是“工具”,是“办公伙伴”
我用听脑AI快3个月了,从“新手”到“熟练”,中间也踩过坑——比如刚开始以为发言人区分要提前录入声音,后来发现不用;比如生成大纲时没加具体要求,结果太笼统。但总的来说,它真的解决了我最头疼的问题,让我从“记录者”变成了“参与者”,能更专注于会议内容本身。
如果你经常需要处理语音内容(比如开会、学习、沟通),一定要试试听脑AI——它的准确率、功能完整性、用户体验都比我之前用的主流工具强太多了。我现在开会再也不用抱着笔记本狂写,也不用事后熬夜整理纪要,省下来的时间能做更多有价值的事。
对了,它还有多平台支持,网页版和APP都能用,界面很简洁,上手很快。你要是有什么问题,随时问我,我帮你解答~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